1Y10M Q妞Q蛋
今天米亞妮没分享幼兒食譜
但分享的也是和寶寶的健康習習相關
就是有關"油"的使用方式
最近的食安問題真是層次不窮
尤其是今天的黑心餿水油新聞的報導
看了真的非常的不安心
有多少樣產品上流入市面,那些有害物質恐早已被吃下肚
真的不懂為什麼有人可以這麼的黑心
米亞妮家炒菜是用苦茶油,偶而會用用豬雞油
(剛開始用時,不太習慣,因味道和熟悉的油味道不大相同,但用久後就愛上這好油的味道)
烘焙會用葡萄籽油(或苦茶油但因味道較強烈有些人不大能接受)
買對的油、用對的方式烹飪真的很重要
以下資料為引用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書中(吃錯了,當然會生病!)的內容~
每一種油耐受的溫度不一樣,未精製的葵花油在攝氏一百零七度就開始冒煙變質了
如果拿來炒菜甚至炸排骨,會產生許多毒素。因此,在選用油品之前,必須先了解什麼是『冒煙點』。
每一種油的冒煙點(Smoke Point, 介於熔點與沸點之間)都不盡相同,任何油類只要達到冒煙點以上,
就會開始變質,甚至起火燃燒。所以我鼓勵大家不管炒什麼都加一點水來炒,因為水分會將溫度拉
低到一百度左右,我把這種加點水來炒的炒法稱之為『水炒』。
油脂的四種烹飪方式
適合涼拌(攝氏四十九度以下)的油:
除了常溫下是固體的奶油、豬油、椰子油、酪梨油之外,幾乎任何食用油都適合。
只適合水炒(攝氏一百度、華氏二百一十二度)、不可用中火炒的油:
包括葵花油、紅花油、菜籽油。亞麻仁油雖然也算,但因為營養價值太好了,建議生吃才不容易破壞它。
只適合中火炒(攝氏一百六十三度、華氏三百二十五度)、不適合煎炸的油:
包括大豆油、玉米油、冷壓初榨橄欖油、花生油、胡桃油、芝麻油、奶油、豬油、馬卡達姆油。
酥油是糕餅業者最常使用的油,因為是人造的反式脂肪酸,問題極為嚴重。
棉花籽油通常拿來做餅乾,由於對身體有毒性,會殺精蟲,不建議食用。
可以大火炒或煎炸(攝氏一百九十度、華氏三百七十五度)的油:
包括杏仁油、榛子油、椰子油、茶油、酪梨油。椰子油和棕櫚油的耐熱點都在兩百多度以上,
煎、炸都沒問題,但國內這兩種油都是用酸價高的原油再精製而成,不符合我的「好油」標準。
如果讀者可以找到未精製而香味濃厚的椰子油,我會建議把它當作煎炸油的首選。
好油與壞油一覽表
資料來源:陳俊旭《吃對了,永遠都健康》的油脂冒煙點資料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各種油脂的冒煙點
低溫用油(107°C)
涼拌(49°C)
水炒(100°C)
未精製葵花油(107°C)
未精製紅花油(107°C)
未精製亞麻仁油(107°C)
未精製菜籽油(107°C)
中溫用油小火炒(130°C)
未精製大豆油(160°C)
未精製玉米油(160°C)
未精製冷壓橄欖油(160°C)
未精製花生油(160°C)
未精製胡桃油(160°C)
中火炒(163°C)
未精製芝麻油(177°C)
未精製奶油(177°C)
未精製椰子油(177°C)
高溫用油煎炸(190°C)
未精製植物酥油(182°C)
未精製豬油(182°C)
精製菜籽油(204°C)
精製冷壓橄欖油(207°C)
精製芝麻油(210°C)
精製葡萄籽油(216°C)
未精製酪梨油(220°C)
未精製苦茶油(223°C)
精製葵花油(227°C)
精製大豆油(232°C)
精製玉米油(232°C)
精製花生油(232°C)
精製椰子油(232°C)
精製橄欖渣油(238°C)
精製苦茶油(252°C)
精製酪梨油(271°C)